水星,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,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。
水星在中国古代称之为辰星,因为它在地球轨道内,我们能看到它的机会很少,只有在清晨或黄昏时距离地平线不过一辰的区域内。因为在观测中发现水星呈灰色,与古代五行学说中黑色属水,因此命名为水星。
基本信息
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.646地球日,也就是水星上的一天接近地球上的58.646天,公转周期为87.9691地球日,地球上的一年相当于水星上的四年多。
水星的质量为 3.3011✕1023 kg,平均密度5.427 g/cm³。直径4880 km,仅比月球大一千多千米(月球直径约3476.28千米),因此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。
水星的表面温度-190 至 430 ℃,由于水星的质量太小和表面温度过高,无法形成像地球一样的大气层。但在水星表面有一个稀薄的外溢层且并不稳定。
水星距离地球平均距离150000000 km(1.5亿千米)。如果乘坐高铁去水星,需要57年左右。
水星是有磁场的,虽然强度只有地球磁场强度的1.1%,但仍然可以偏转围绕周围的太阳风,形成磁层。
水星的探测水手10号
水手10号(Mariner 10)是NASA设计用于探测水星和金星的探测器,是美国水手计划中的第十个探测器,也是最后一个。水手10号在1973年11月3日发射升空,重503千克,装备有摄像机、磁力计、紫外线分光仪等仪器。
1974年3月29日,水手10号从离水星表面700千米的地方通过;1974年9月21日,水手10号第二次经过水星;1975年3月6日,它第三次从水星上空330千米处经过。
三次近距离观测拍摄到了超过1万张图片,涵盖水星表面积的57%,对水星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
水手10号
信使号
信使号(Messager)是NASA用于探测水星的第二艘探测器,在2004年8月3日发射升空。主要任务是对两极的水冰、高密度、地质历史、磁场的本质、核的结构、稀薄的大气是如何形成的这六项。
2008年1月14日,信使号首度飞越水星;2008年10月6日第二次飞越水星;2009年9月29日第三次飞越水星。在2011年3月18日成功进入绕行水星的轨道。
此次探测不仅拍摄了水手10号未拍摄到的部分,而且还对卡洛里盆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。
信使号
贝皮可伦坡号
贝皮可伦坡号是欧空局和日本合作的水星探测计划,于2018年10月20日发射升空,预计在2025年到达水星,大约三年后。
贝皮可伦坡号
水星移民可能性
水星恶劣的环境不足以支撑水星移民。但在南北极的环形山温度常年恒定,人类可以在此处建设水星基地。